研究院应邀参加2023“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论坛
12月1日,研究院应邀参加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主办的2023“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谭天伟,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裴连杰、文化参赞李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汗·穆罕默德·瓦齐尔,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曹叠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秘书长崔丹丹,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松涛、中化学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鲍广东,以及来自爱尔兰、希腊、俄罗斯、匈牙利、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南非、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12个国家的嘉宾、我校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及国内30余所高校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峰主持。
谭天伟在致辞中指出,在今年10月份刚闭幕不久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与代表共聚一堂,分享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成就。2023年是党和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十个年头,十年的砥砺奋进见证了中国与世界深化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努力。作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全球合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次论坛旨在汇聚全球智慧,聚焦于“一带一路”产学研用全链条合作,希望通过该平台分享交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与经验,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裴连杰在致辞中指出,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于近期出席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中强调了中印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样板。感谢本次论坛为中国与印尼两国在高等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方面提供一个优质平台,并希望通过该平台实现经验交流分享、合作网络构建、研究创新合作以及探讨更多潜在的合作意向与思路。
汗·穆罕默德·瓦齐尔在致辞中指出,巴中两国科技合作存在巨大潜力,在人才交流、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机械、医学、农业等领域都有广阔合作前景。希望此次“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论坛能够促进巴中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发展,为凝聚巴中两国深厚情感、推动建设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崔丹丹在致辞中指出,在共建“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时机非常重要,对于加强共建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协会组织、企业等创新活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曹叠峰在致辞中指出,中外人文交流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次力量。当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动国际产学研合作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本次论坛的举办,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10年来教育、科技人文交流领域成果的生动体现,更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的生动实践。希望各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开拓创新,共同为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随后,谭天伟、王峰分别代表学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吉尔吉斯坦贾拉拉巴德国立大学、俄罗斯喀山国立研究工艺大学签署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与合作备忘录。
论坛大会报告主旨演讲环节,丁连普作《秉持人文交流理念推进“一带一路”产学研合作》的报告;万聪作《“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报告;宋楠作《丝路基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报告;孙松涛作《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国际化人才梯队》的报告;鲍广东作《中国企业“走出去”需求及国际竞争力思考》的报告;王峰作《高校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思考与实践》的报告。
当日下午,进行了“‘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模式及实践”两个平行分论坛。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23名代表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合作等议题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在论坛闭幕式上,王峰作论坛总结发言,他表示,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教育、科技及产学研合作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全球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次论坛对“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凝练与研讨,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提供交流共享平台。论坛期间,我们签署多项合作协议,达成多个合作项目,提出一系列合作举措。相信这些成果将成为我们今后“一带一路”伙伴国际合作的有力支撑。北京化工大学将聚焦“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全链条合作,继续搭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国际合作联盟等平台,推动教育与科技创新,促进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原文链接: 北京化工大学